我院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办学定位
办学规模定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我院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规模控制在1400人左右,其中师范生比例不低于45%。研究生在校规模270人左右。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建设好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社会工作和社会学本科专业,积极推进历史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历史学)试点项目建设及“金牌讲解班”教学改革;积极申办社会学本科专业;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好中国史、世界史、社会学、学科教学(历史)硕士学位点,力争获得社会学、中国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史硕士学位点及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逐步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学科发展定位:建设好社会学、中国史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力争社会学、中国史进入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学科行列;建设好世界史一级学科;建设好白鹭田野调查实践基地、数字民俗实验中心等实训实践基地。整合资源,加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定位:秉承“协同、共享、开放”理念,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新加坡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王阳明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客家研究中心”为主、以校级研究机构为辅,以中央苏区研究、客家文化和王阳明研究等为研究特色,力争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奖项、标志性学术成果等方面有新突破,为社会学、中国史博士点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赣南,面向江西及周边地区、辐射全国、服务地方,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文与科学素养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其它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江西绿色崛起服务。
二、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总目标: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文与科学素养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其它应用型专门人才。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理论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师表风范、人文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中等学校历史教育教学、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或能在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继续研究生学习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能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市场营销以及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高星级酒店、高级餐饮业机构、教育研究机构等从事酒店管理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够胜任政府社会福利部门,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等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调查实践技能、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公民意识,在党政机关、教育、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领域从事管理、教育、调查、研究等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学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